【你陪孩子了嗎? 】父愛,是孩子健康成長不可缺少的。給父親的10個建議↓
父愛不缺席,轉給爸爸們!
1、做個善解人意的父親
孩子在漸漸長大的過程中,會有逆反期,這個時候他們會不自覺地與大人唱反調,總是不服大人管,對母親的嘮叨經常要提出質疑和反駁,不耐煩別人的管教,因而總有一些衝突,大人焦慮,孩子煩躁。這時的父親更需要有耐心從中周旋和解釋,以男人的理解去告知彼此應該怎麼做。既要母親明白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點,又要孩子懂得長輩的愛。
2、做個會玩的父親
「玩」是孩子的天性,他們在玩耍中獲得成功和滿足,獲得經驗和情感,作為父親應該放下父親的架子,和孩子一起玩,一起樂,一起「瘋」,能進入孩子的想像空間,能與他一起在遊戲里陶醉。這樣,不僅能與孩子建立親密和諧的親子關係,更有利於發揮孩子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。
玩,亦能讓父親孩子式的天性得以釋放,展現出自己活潑、大氣的一面,更能讓孩子有一種「我的老爸最棒」的自豪感、自信心,讓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發展。
3、做個學習型的父親
要做個學習型父親,不僅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,關注生活、關注時事、讀書看報、進修學習,更要關注孩子的學業,看一看他每天的作業,提出一些建議,或表揚他的進步,都會是對孩子學習的莫大幫助。
4.做個講理的父親
「子不教,父之過」,做父親的一定要讓孩子明理。父是長,近於師,他教給孩子如何堅強、奮發、執着、果敢、有禮、自尊、進取。讀書明智,生活明理,在孩子的成長曆程中父親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,這個「理」,不僅是道理,更是人生之理。
5、做個蹲下來的父親
父親與孩子應該建立親密的、平等的、建設性的親子關係,孩子值得我們尊重,他們有同樣的人格,我們要接納他們,信任他們,包括他們的優點和缺點,也包括他們的幼稚和成熟。
父親的角色應當轉變,不是命令式的,而是親和的、商量的語氣,可以採用換位思考的方式替孩子着想,多為孩子想想怎麼做,而不是命令他應該怎樣,有時就會使問題迎刃而解。
6、做個謙虛的父親
不要覺得孩子的遊戲幼稚,就以自己的喜好和視角來指揮孩子。做孩子的配角,起到輔助作用即可,讓孩子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動手能力。
7、做個堅忍的父親
父親是一座碑,在孩子眼裏可以是一個目標,可以是一尊雕塑,可以是他學習的榜樣。教會孩子自強自立、堅忍不拔、奮發向上,更是一個好父親應該做的。
在生活中還有許多需要孩子自己去努力克服的困難,如在校運會上兒子報了兩項長跑,但他最終通過努力取得了第一和第二名的成績;在跆拳道訓練中,他必須自己應對實戰格鬥中對手的挑戰;在架子鼓學習中,他要克服枯燥的練習,才能學會準確的節奏。父親的堅忍和鼓勵,給了孩子意志和信心。
8、做個「不缺席」的父親
孩子的生日、家長會、節目表演、比賽等,爸爸別缺席。即使默默地當觀眾,但對孩子來說卻意義重大,是讓他感受到父親關愛、注視和安全感的時刻。